研究生院

弘扬工匠精神,坚守文化图腾——湖南师范大学博士服务团专访“花瑶挑花”传承人奉堂妹

发布人:发布日期:2019-08-04浏览次数:

(通讯员 刘佳怡 陈妍)“一条线,一根针,一块布,没有样板,没有图案,全凭自己想象进行创作。一条裙子需要绣上一年多才能完成……”沿着陡峭的盘山公路,一直往大山深处驱车行进,只见沿途群峰逶迤,山下溪水潺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瑶挑花”的传承人奉堂妹就住在这风光绮丽的地方。7月28日,湖南师范大学博士服务团的成员们来到隆回县小沙江镇,采访了这位遐迩闻名的传承人。

花瑶没有文字,挑花便成为记载该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花瑶挑花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被中国美术馆、民族博物馆列为珍品收藏,我国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先生称其为“世界第一流的挑花”。在瑶乡,挑花是每一位瑶家姑娘的必备手艺。花瑶挑花中,行针的长短,用线的松紧,针脚的疏密等都是基本功,最困难也是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不用设计、打稿和描图,也不用模具做刺绣架,一切全凭挑花女的经验与再创作。花瑶挑花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形态多样,有上千种之多。主体图案的题材可分为四类:一是动物类,以蛇、龙、鸟、鹰、虎、狮最为常见;二是植物类,以花草树木为主;三是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类,主要表现瑶族先祖抵御外族侵略的历史故事;四是日常生活类,如反映花瑶传统习俗的“对歌定情”、“打蹈成婚”等。最能展现技巧的是筒裙的裙身,两块宽一尺七、长二尺三左右的布构成裙子的后片,约占整个裙身的3/4。在这样两块布上,动辄就能走上几十万针。细细的纱线在布面上来回往复,构成一个个“十”字或“一”字小图形,错落有致,疏密有间,最终形成一团团的花纹。

奉堂妹1959年出生,11岁起便跟着母亲挑花。我们到访的时候已是晚上10点多,奉堂妹依旧坐在客厅一角,一针一线不紧不慢地勾勒着。奉堂妹在热情地和我们分享着她创作的精美的挑花作品的同时,也不禁担忧到:“一个好的挑花人,需要有成熟的构图技巧,要有对美的理解和耐心、细心,一些精湛的技艺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学会。花瑶挑花技艺全靠‘口传身授’,但现在,老一代挑花能手相继去世,不少花瑶姑娘已不再穿花瑶服饰,生活环境的改变也使得花瑶挑花失去了创作的源泉和灵感。很希望年轻姑娘能潜心学习,将我们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说好我们瑶族的文化故事。”

非遗保护有担当,民族遗产有活力。我们需要更多的像奉堂妹这样具有工匠精神的传承人,注重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

据悉,近几年,瑶山被县委、县政府列为重点扶贫区和旅游开发区,花瑶传统文化得到了有力地挖掘、保护和发展,独特的挑花艺术被逐步推出山门,搬上了媒体和荧屏,也登上了国家乃至国际的艺术殿堂。

上一条:追寻革命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下一条:我校博士服务团走进隆回县小沙江镇居委会开展问卷调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