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院

新闻资讯

南京大学张生教授于历史文化学院开展“时间、空间与历史书写”专题讲座

发布人:发布日期:2020-11-16浏览次数:

 

通讯员 陈思虹1114日晚,“时代变革视野下的历史与文化”湖南省研究生创新论坛暨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第四届研究生论坛名家学术讲座第三场于腾讯会议线上平台开展。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长,南京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抗日战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海南三亚疍家文化协会副会长张生教授受邀开展题为“时间、空间与历史书写”的讲座。讲座由我院院长钟声教授主持。

张生教授以南京大屠杀史为例,讨论历史书写中的时间与空间概念,并阐述其发挥的作用。在时间的宏观尺度中,张教授从宇宙与人类历史、世界大历史和中国大历史三个角度切入,分析中国文明在时间宏观维度上遭遇的各方面压力,解释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展开侵略、并导致大屠杀产生的原因。在时间的中观尺度中,张教授从日军内部激进派的“暴走”、松井石根的考虑及中国方面的考虑三个视角切入分析南京大屠杀产生的历史原因。在时间的微观尺度中,张教授提出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可以被精确至分钟,他以档案记载的资料为例进行分析,并阐明历史被细分后,其细节会变得更加丰富。只有深入细节,才能看到历史不同的面貌。

之后,张教授从空间维度进行分析。他谈到“空间”自人类意识产生以来就成为了超越一般物理意义的存在。在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全球化后,更是获得了政治价值和意识形态属性。张教授通过分析“南京战役示意图”,阐明日军为什么要占领南京,通过何种路线占领南京等问题。张教授提出,南京作为南京大屠杀的空间,并不意味着其是南京大屠杀的全部对象,其全部对象应该包括所有在南京大屠杀中受害的人们。紧接着张教授谈到南京大屠杀空间中的空间生产,除了日军所构建的屠杀、侵略空间外,还存在着一些有着人道主义情怀的西方人士安置难民、拯救中国人生命的新空间,这是一种空间再生产的表现。同时,张教授提到关于南京大屠杀中基于历史遗产的再生产,由于日方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存在,国家建立起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还原历史,供后人铭记。从空间再生产的角度来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对象如今是包括所有在日本侵华战争中的受害者,它的包容度与内涵也在不断成长。

最后,张教授阐述了历史研究者与时间、空间的关系,历史研究者既需要想象的“静止”,同时又要发挥自身的特长,把时间维度放入具有长、宽、高的三维中,构建一个“时-空”四维结构的历史。张教授提出,把时间、空间意识和历史研究高度结合就会有新的发现,这种思考也逐渐成为当今史学界所共同注意到的问题,他相信未来能够看到这种时空观在史学研究中发挥更多的可能性。

讲座过程中,张教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同学们阐明历史书写中的时间与空间概念,以南京大屠杀史为例进行分析,突出其历史意义与作用,使与会同学们受益匪浅。此次讲座的成功开展,开阔了同学们的思维,深化对史学研究的理解,为同学们日后进行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新的思路。

 

上一条:历史文化学院成功举办“时代变革视野下的历史与文化”湖南省研究生创新论坛暨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第四届研究生论坛

下一条:北京理工大学嵩天教授做客信息学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