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4月28日讯(全媒体记者余蓉)近日,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与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共建的“海外实践基地”正式落成埃及开罗,标志着湖南师范大学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迈出国际化实践的关键一步。
记者获悉,该基地依托华商律师事务所埃及分所设立,是中南地区首个面向非洲法域的高校海外实习平台,为法科学子开辟了直通国际法律实务的窗口,也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经贸合作注入法治动能。基地首批实习生已于4月18日派出,学生将在开罗开展为期六个月的实习。
当前,我国正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涉外法治人才成为维护国家利益、参与全球治理的核心力量。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此次海外实践基地的落成,正是将课堂延伸至国际法律实务前沿的创新举措。实习期间,学生将在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指导下参与国别研究、中资企业合规审查、跨境投资谈判、国际商事仲裁等实务工作,直面“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真实法律挑战,锤炼跨文化沟通能力与实战技能。这一平台不仅填补了湖南省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中海外实践资源的空白,更成为对接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的重要支点。
作为中国首批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深耕涉外法律市场30余年,已构建覆盖全球66家分支机构的服务网络,其中埃及分所更是其辐射非洲、中东地区的重要枢纽,其涉外业务团队中多名律师具备多语种工作能力和海外留学背景,能够为实习生提供专业化、场景化的指导。根据合作协议,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将通过“双师型”教学模式深度参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资深律师走进课堂讲授国际商事规则与实务案例,同时带领学生参与跨境法律项目,实现“课堂与实务无缝衔接”。对于表现优异者,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将优先录用为正式律师助理,形成“实习—就业”一体化通道,为涉外法治人才职业发展铺就快车道。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始终秉持“德法兼修、实践赋能”的培养理念,紧密对接湖南“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战略目标。近年来,学院凭借国际法学科优势,以“法学+外语+区域研究”为特色,构建了多层次涉外课程体系,并强化英语、阿拉伯语等语言训练,着力破解涉外法治人才语言能力短板。未来,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将以开罗基地为支点,进一步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针对湖南对非经贸需求,定向培养熟悉非洲投资法、劳动法的小语种法治人才。
从岳麓山下到尼罗河畔,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海外实践基地的启航,既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突破,更是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的生动实践。随着一批批学子从这里走向国际法律舞台,学院将持续书写“以法治护航开放,以人才联通世界”的崭新篇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湖湘智慧。
原文链接:https://m.voc.com.cn/xhn/news/202504/29300612.html